发布日期:2024-12-18 07:06 点击次数:93
在中医理论中,腰痛一针疗法的原理基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观念。人体的经络如同城市中的道路网络,气血就像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和运输的物资,经络不通畅时,气血运行受阻,就会导致疼痛。腰痛可能是由于腰部经络气血失和,例如寒湿、湿热、瘀血等阻滞经络,或者肾中精气不足无法滋养腰部等原因造成的。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可以激发经气,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使气血重新通畅,达到调和气血、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从而缓解疼痛。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针刺能够刺激体内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其中包括对疼痛的调制。当体内多巴胺释放增加时,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这也是腰痛一针疗法能够减轻疼痛症状的一个可能的机制。
腰痛一针疗法的常用穴位1. 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原理:人中是督脉之穴。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统领人体一身之阳气,与肾脏等脏腑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腰部的气血运行与督脉息息相关,针刺人中穴可以调节督脉的气血,进而改善腰部气血不畅的状况。《通玄指要赋》中提到“人中除脊膂之强痛”,说明人中穴对于腰部疼痛有治疗作用,尤其适用于腰痛在一侧或两侧膀胱经循行路线者,如正中和两侧都疼者尤为适宜。
2. 后溪穴位置:为手太阳膀胱经穴,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握拳时,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原理:后溪又通督脉,为八脉交会穴。手足膀胱经脉气相通,腰部是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当腰部出现疼痛时,通过针刺后溪穴,可以沟通膀胱经和督脉的经气,使气血流通,缓解腰痛。一侧疼痛针患侧,双侧痛针双侧,在某些情况下可代替人中穴用于腰痛的治疗。
3. 龈交异点位置:此点在督脉上,位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的相接处。
原理:急性腰扭伤后90 - 120分钟内,在龈交穴附近上唇系带上就会出现突出的如米粒大的血肿或硬结,病愈后此结亦不会消失,而且扭伤的次数越多,此结越大,所以此异点也可作为腰扭伤史的证据。通过点刺出血,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主要用于腰正中扭伤的治疗。
4. 手三里穴位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二寸。
原理:手阳明之经挟脊,而手三里在全息论里又相当于腰的位置。在全息理论中,人体的每个局部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手三里这个部位对应着腰部,所以针刺手三里穴可以调节腰部的气血,对于某些类型的腰痛有治疗作用。在治疗时可在手三里处寻找阳性反应点针。
5. 太冲反应点位置:太冲位于足背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行间位于足背,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原理:太冲为肝经之原穴,肝主筋,而腰部的筋肉需要肝脏气血的濡养。当腰部气血不畅或受伤时,针刺太冲反应点(通常在太冲和行间之间靠近太冲穴的压痛点,此压痛点在全息论里相当于腰的位置)可以调节肝脏气血,濡养腰部筋肉,从而缓解腰痛。尤其适用于腰痛部位离正中较远,在膀胱经之外(距正中线一巴掌之外)的扭伤者,距离正中线越远效果越好。急性腰扭伤只太冲一穴就行,一次可好八成以上。
6. 腰痛一穴 - 腰痛五穴(基于全息理论)位置及原理:
腰痛一穴:当腰正中督脉线扭伤疼痛者,最强反应点和治疗点在第五掌骨尺侧,全息论相当于腰的位置。
腰痛二穴:夹脊穴处扭伤疼痛者,最强反应点和治疗点在第四、五掌骨间腰部对应区,即传统的腰痛穴。
腰痛三穴:膀胱经一线(距后正中线约三横指左右)扭伤疼痛者,最强反应和治疗点在第三、四掌骨间腰部对应位置。
原理:这组穴位是从全息理论中发展归纳而出,五个穴位均对应全息论里腰的位置,只是分布部位不同。根据腰扭伤的疼痛部位将其分为五个区域,对应五个穴位,不同部位的疼痛,其相应的穴位阳性反应最明显,针刺相应穴位立效。
图片
腰痛一针疗法的操作步骤1. 人中穴的操作针法:有两种刺法。其一为从人中一侧进针,另侧出针;其二为从人中进针朝鼻中隔方向斜刺(雀啄刺),以病人眼中流泪为度。
注意事项:此穴针刺较痛,应让患者躺下刺,以免晕针。在针刺前,要对穴位局部进行常规消毒,选择合适的针具,如毫针。进针时手法要熟练、准确,进针角度和深度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适当掌握。针刺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有疼痛加剧、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
2. 后溪穴的操作针法:一侧疼痛针患侧,双侧痛针双侧。常规消毒后,直刺或斜刺适当深度,以得气为度。得气是指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有时还会有针感沿着经络传导的现象。
注意事项:针刺后溪穴时,要注意针刺的深度和角度,避免刺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如果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出现手部疼痛难忍或有触电样感觉向手臂放射,可能是针刺到了神经,应及时调整针的方向和深度。
3. 龈交异点的操作针法:点刺出血。先对龈交穴附近上唇系带部位进行局部消毒,然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血肿或硬结处,使少量血液流出。
注意事项:点刺时要注意消毒严格,避免感染。点刺的深度要适中,不可过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4. 手三里穴的操作针法:在手三里处寻找阳性反应点,如压痛明显处。常规消毒后,直刺或斜刺适当深度,得气后可根据病情适当行针,如提插捻转等手法,以增强针感。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注意事项:针刺手三里穴时同样要注意针刺的深度和角度,防止刺伤血管和神经。行针手法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患者。
5. 太冲反应点的操作针法:在太冲和行间之间找到压痛点(通常靠近太冲穴),常规消毒后,直刺或斜刺适当深度,以得气为度。
注意事项:针刺太冲穴时要注意避免刺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如果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足部疼痛难忍或有异常感觉,应及时调整针刺的深度和角度。
6. 腰痛一穴 - 腰痛五穴的操作针法:按腰扭伤的疼痛部位确定对应的穴位(腰痛一穴 - 腰痛五穴),找到穴位处的阳性反应点,常规消毒后,直刺或斜刺适当深度,得气后根据病情行针。
注意事项:在针刺过程中要准确找到对应的穴位和阳性反应点,以保证治疗效果。同时要注意针刺的安全,避免出现意外损伤。
腰痛一针疗法的注意事项1. 针刺前的注意事项患者准备:
患者在接受腰痛一针疗法前,应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过度紧张。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肌肉紧绷,影响针刺的准确性,并且增加晕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否怀孕或处于月经期等。例如,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针刺时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孕妇针刺不当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月经期女性针刺某些穴位可能会导致月经量增多等情况。环境准备:
站群论坛针刺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温暖和通风良好。嘈杂的环境可能会分散医生的注意力,影响针刺操作;寒冷的环境可能会使患者肌肉紧张,同时也容易导致患者在针刺后受寒,加重病情。医生准备:
医生要对使用的针具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针具,如毫针的粗细、长短等。在针刺前要对穴位进行准确的定位,这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经络穴位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2. 针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在针刺过程中,医生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穴位局部感染。除了针具的消毒外,针刺部位的皮肤也要进行充分消毒。
观察患者反应:
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面色、呼吸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出汗等晕针症状,应立即停止针刺,将患者平卧,松开衣带,给患者喝些温水或糖水等。一般情况下,晕针症状会逐渐缓解。如果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针感异常(如放射性剧痛、麻木等),可能是针刺到了血管、神经或其他组织,应及时调整针的方向和深度。3. 针刺后的注意事项针孔护理:
针刺后,针孔部位应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如果患者想要洗澡,要在针孔完全愈合后进行,一般建议2 - 4小时后再考虑接触水。不要揉搓针孔部位,以免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或出血。患者活动:
患者针刺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腰部的剧烈扭转、弯曲等动作。对于因腰痛接受一针疗法的患者来说,适当休息有助于腰部肌肉和经络的恢复。要注意腰部的保暖,即使在天气较热的时候,也不要让腰部直接吹风或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下。腰部受寒可能会使腰痛症状加重,影响针刺的治疗效果。腰痛一针疗法的临床案例1. 急性腰扭伤案例患者情况:一位35岁男性,在搬运重物时突然发生急性腰扭伤,疼痛主要位于腰部右侧,活动受限,无法正常弯腰和转身。
治疗过程: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选择右侧后溪穴进行针刺治疗。常规消毒后,直刺后溪穴,进针后患者感到局部酸麻胀感明显,并有针感向手臂传导。留针15分钟,期间行针2次,行针时采用提插捻转手法以增强针感。
治疗结果:针刺后患者当即感觉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可以缓慢弯腰和转身。第二天患者来复诊时,腰部疼痛已基本消失,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2. 慢性腰肌劳损案例患者情况:一位45岁女性,从事办公室工作多年,长期久坐,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经常感到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
治疗过程:医生检查后发现患者腰部肌肉紧张,双侧腰部均有压痛。选取双侧手三里穴进行治疗,在穴位处找到阳性反应点(压痛明显处)后,常规消毒,斜刺穴位,进针深度约1寸左右。得气后,采用轻捻转手法行针,留针20分钟,期间每隔5分钟行针1次。
治疗结果:经过连续5次的针刺治疗,每周治疗2 - 3次,患者腰部酸痛症状明显减轻,腰部肌肉紧张程度也有所缓解。继续巩固治疗3次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医生建议患者在工作中要注意定时起身活动,避免久坐,以防止病情复发。
3.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痛案例患者情况:一位50岁男性,经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疼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在咳嗽、弯腰时加重。
治疗过程: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人中穴进行针刺。采用从人中一侧进针,另侧出针的针法。针刺过程中,患者感到疼痛较强烈,但坚持配合治疗。进针后,医生适当行针,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治疗结果:首次针刺后,患者腰部疼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均有所减轻。经过连续10次的针刺治疗,每周治疗3次,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腰部疼痛明显减轻,下肢放射性疼痛基本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医生建议患者继续进行康复锻炼,并定期复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