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07 10:03 点击次数:142
图片
第六章 温里剂
补益剂和其他章都体现了温里治法。比较典型的温里为主的方数量不多,但本章体现了一个大的治法,就是八法中的温法,治疗里寒证的治法。温里剂的章概述,内容比较多,要结合前面八法中的温法的内容进行学习。
温里剂强调要注意寒邪的来路。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里寒证,原因都不外乎两种:一是寒邪直中,外寒直接越过体表、皮毛侵犯经络、骨节、肌肉,或者直接侵犯某些脏腑,即外来之寒。二是阳气不足而造成寒从中生。针对这两种原因造成的里寒证,在治法上有所不同。两者在临床上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外寒入里伤阳,伤阳以后,则寒从中生。因此外寒入里,大多数继发寒从中生。寒从中生,里寒盛了,则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容易引起外寒直中。因此,在病机分析的时候,需要清楚外来之寒和内生之寒,但在临床实际使用的时候,常将两者结合,常需温补结合。
里寒证分为三类:
一类是寒邪越过体表皮毛,侵犯经络、肌肉、骨节,它已经脱离了表寒,但是来源还跟外寒有关。这个层次损伤阳气的程度相对轻浅。
第二个层次是中焦虚寒,里寒产生的核心在脾胃。
第三个层次,是心肾阳虚,从伤寒六经证治的角度来讲,是少阴阳虚,治当回阳救逆。所以教材分温经散寒、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三节,体现了三个层次。但是非常标准的里寒证是中焦虚寒,因此作为第一节。温经散寒放在第三节。寒在脏腑,除了中焦虚寒以脾胃虚寒为主和少阴阳虚以心肾阳虚为主以外,其他各脏也有虚寒表现。例如,肺气虚寒,一般结合中焦虚寒治疗,培土生金。肝经虚寒,则根据肝肾同源而治。有些教材是完全按照五脏来分温法,但历来中医教材是分三个层次。
图片
图片
第一节 温中祛寒
温中祛寒,适用于中焦虚寒证。中焦虚寒证应该说是中焦阳气不足。
理 中 丸
(《伤寒论》)
【组成】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各90g)
【用法】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9g)。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4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或做汤剂,水煎服,用量以原方比例酌减。)
图片
图片
【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脾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黯淡,质清稀。
365站群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兼见胸脘痞满,逆气上冲心胸;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理中丸是《伤寒论》中的名方,也是基础方。
图片
图片
病机分析:
中焦脾胃,纳运水谷,如果中焦虚寒,阳虚失温,人体热力则来源不足。由于脾主四肢肌肉,所以有四肢不温的表现,并以手足为主,冷不过肘、膝。阳气的五大功能之一是温煦,如果失于温化,津液容易凝聚。由于失于温通,气机阻滞,脾胃气机升降的失常而致呕吐、泄泻、腹痛。由于阳虚失温,造成吐、利、腹痛,往往喜温喜按。而舌质较淡,脉沉弱,这是阳虚的舌脉特点。
中焦虚寒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失温、失运、失化。由于气有固摄作用,如果阳气不足,可以产生津液的固摄问题。所以理中丸主治里,有阳虚失血,病后喜唾涎沫的表现。小孩子长期吐、泻,经常流口水,也是这个道理。阳虚失血,从理论上讲,吐血、衄血、便血,以及月经过多等等都可以出现,但是临床一般以下部出血的为多。理中丸的主治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中焦虚寒见症,四肢不温,腹痛,喜温喜按,呕吐泄泻,以及舌象、脉象。第二部分是阳虚失血。第三部分是阳虚型胸痹,是因阳虚引起相对的阴寒内盛,气机不通而致。理中丸是个基础方,阳虚型胸痹用这个方,要结合具体症状,胸痹往往兼夹痰瘀,要针对痰瘀加减配伍,组成复合方剂。
图片
图片
治法:
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温补结合。温里剂的概述也反复强调温和补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虚寒证。内生之寒温必兼补这是从仲景时代开始,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原则。
图片
图片
方义分析:
君药干姜,温中阳,侧重于祛内寒,补脾胃。干姜和人参结合,体现温补结合,针对脾胃阳虚。佐药白术是针对脾不健运,阳气不足,运化无力。甘草既能帮助人参补气,又能够调和药性,使药力持久发挥作用。关于君药,过去的医家意见并不统一。一些认为应以人参为君,理由是阳虚的本质还是虚,这类医家的意见占少数。比如成无己就认为人参为君。多数医家认为应以干姜为君,毕竟理中丸主治是以寒为主。《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用人参为君的极少,多用于助正祛邪,处于辅助地位。
理中丸为丸剂,丸者缓也,如果要它发挥迅速的作用,仲景认为丸不及汤,则用理中汤,又叫人参汤,用以治胸痹,能比较迅速地打开阴寒凝聚。
图片
图片
配伍特点:
温补结合,以温为主。
图片
图片
辨证要点:
四肢不温,腹中绵绵作痛,呕吐,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这个方里提到腹痛,历来多数医家认为是脾胃阳虚,寒性收引所致。也有的把腹痛和肝结合起来,认为是脾胃阳气不足,土虚木贼所致,但作为这个方的用药来说,并不支持这一观点。
图片
图片
理中丸有一系列的附方,如:附子理中丸、楂曲理中汤、砂半理中汤、理中化痰丸,还包括连理汤这类。临床常用附子理中丸,也有加肉桂成桂附理中汤的。它的特点是:中焦虚寒比较重,特别是在四肢不温或者吐、利比较突出的,往往加附子,增加温阳的力量。有的说加附子,是脾肾阳气不足,这倒不一定,附子理中丸也常用于中焦虚寒。加肉桂,一般都涉及脾肾阳气不足。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