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健康源地

活力健康源地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心理滋养地 你的位置:活力健康源地 > 心理滋养地 > 运动动力 经典名方——厚朴麻黄汤

运动动力 经典名方——厚朴麻黄汤

发布日期:2025-04-05 17:13    点击次数:198

厚朴麻黄汤

原文: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歌诀:

厚朴麻黄夏杏膏,更加五味方真妙,宣肺降逆饮咳止,咳而脉浮症对好。

组成用法: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图片

方解

方中厚朴苦辛温,宽胸理气,消痰平喘;麻黄、苦杏仁宣肺利饮,止咳平喘;细辛、干姜、半夏化饮降逆;石膏清郁热除烦躁;五味子敛肺止咳,防麻黄等辛温发散药发散太过;小麦养护脾胃。本方先煮小麦去滓,后入诸药同煎,有祛邪顾正之意。本方重用厚朴、麻黄,并用细辛、干姜、半夏,其石膏如鸡子大之用量同大青龙汤,故本方有较强的利气宣肺、温化痰饮、清除郁热的功效。但其配伍是宣利之中伍以酸收,温化中伍以清化,实为公允平和之方。

依厚朴麻黄汤证形成的因素及其病机变化,治疗方药应以逐饮降逆、利气肃肺为主,兼以甘温益气为法。方以麻黄为宣肺降逆、止咳平喘之要药,与降气的厚朴、杏仁,定喘的五味子、细辛同用,能降逆肃肺,止咳平喘;而麻黄之宣肺行水,半夏之燥湿祛痰,干姜之温运脾阳,三味合力,可以调理脾肺功能,使水液通利三焦,不使其停滞而为病;用寒凉之石膏,以制麻、姜、辛之温燥,不使有发汗之弊;小麦养心敛汗,意亦在此。中医方剂学家陈潮祖认为,“仲景此方,麻黄、杏仁、厚朴三药同用,治疗气喘、胸满,旨在示人上宣下导,是其不二法门……麻黄、杏仁擅长宣降肺气,厚朴擅长降其胃肠之气,三药同用,上宣下导,则喘满消矣”。(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曹颖甫认为,此方证亦属痰饮,故拟厚朴麻黄汤治之,略同小青龙汤,但“人体之中,胃本燥热,加以胸膈留饮,遏而愈炽,所以加石膏者,清中脘之热,则肺气之下行者顺也。所以加小麦者,咳则伤肺,饮食入胃,由脾津上输于肺,小麦之益脾精,正所以滋脾阴也。此厚朴麻黄汤大旨,以开表蠲饮为主治者也”。

——————

图片

厚朴麻黄汤医案

支气管炎案

杨某,女,60岁,患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8年,冬季频发。2007年2月初诊,诉已咳喘半月,抗炎3天,仍胸闷、气短、咳嗽、痰稠量多,晨起咳黄痰、舌质淡、苔薄微黄、脉滑。证属痰浊内阻,郁而化热。治宜宣肺平喘,化痰。拟厚朴麻黄汤加减:厚朴15g、炙麻黄6g、干姜5g、细辛3g、五味子15g、浮小麦30g、法夏15g、杏仁15g、川贝15g、生石膏18g、全瓜萎15g、炙把叶l0g。连服7付,诉胸闷已不明显,喘气已平,白天咳嗽次数较前减少,上方去干姜、细辛、生石膏,加紫苑、桔梗、冬花、麦冬善后。

365建站

按语:患者痰浊郁结、气闭明显,急以麻黄、杏仁宣利肺道脾;干姜、细辛一能化痰,二能散结气、通肺道;生石膏、贝母、瓜萎、把叶化热痰;全方配伍寒热并用,使气行痰消而不偏温燥。

肺气肿感染案

张某,男,70岁,咳嗽20年,复发1月,在市一医院诊断为肺气肿并感染,未作治疗。来诊时症见:咳嗽、胸闷,痰多清稀,背心怕冷,夜间不能平卧,舌质黯淡,少白苔,脉沉细。症属痰疲阻肺、急则治标、急开肺道,拟厚朴麻黄汤加味:厚朴15g、炙麻黄10g、9g、干姜6g、细辛6g、五味子15g、法夏15g、杏仁15g、浮小麦30g、生石膏6g、甜葶苈10g、大枣12枚。服10付后来诊,诉上症减轻,夜间可以平卧,仍咳嗽有痰,上楼则气短,改以补脾润肺纳气定喘兼化痰去痪为法调理善后。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按语:患者系老年,肺气屡为外邪所困,日久肺肾亏虚、痰浊不化、肺络疲阻,一遇感触则气机愈闭,痰浊随气闭于胸中,此时急以开郁祛痰为法治疗,收效明显。

咳喘案

李某,女,63岁,2004年3月1日初诊。患者自幼有脊柱侧弯病史,右侧胸廓塌陷畸形。3年前开始出现咳喘、气促、胸闷等症,每于冬春季发作并加重,近1年来症状发作尤为频繁。3d前不慎受凉,咳喘发作,出现胸闷气促,咯少量白色稀痰,夜间喘息难卧,脘腹痞满,纳差尿少,双下肢踝以下浮肿,遂到我院要求服中药治疗。

365站群VIP

刻诊:精神尚可,咳喘气促,胸脘满闷,咯少许白痰,食欲不振,大便干,小便少,双肺有哮鸣音及湿罗音,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细数。

辨证为痰浊犯肺,兼有郁热,肺失宣肃。

拟厚朴麻黄汤加减:厚朴15g,炙麻黄10g,杏仁15g,浮小麦30g,半夏10g,紫菀10g,款冬花10g,五味子10g,生石膏20g,车前草15g,瓜蒌仁15g,麦冬15g。

3月5日二诊:服上药7剂后,咳喘症状明显缓解,无咯痰,胸脘痞满减轻,夜间已可平卧,纳食增加,大便微溏,小便畅利,踝以下水肿消失,双肺底仍可闻及湿罗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初诊方去麻黄、石膏、瓜蒌仁,加芦根30g,扁豆10g,山药10g。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后诸症悉平。

按语:《金匮要略》载:“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因叙述简略,后人多不知应用。其实本方与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主治略同,均为痰湿水饮上犯肺经,肺气失于宣肃之候;而厚朴麻黄汤主治痰饮兼有郁热、胸闷喘促、肺气不能肃降之症,为平喘化饮、清热扶正之方。此患者脉见细数,有津伤之象,故去温燥之干姜、细辛,易麦冬以养肺阴;大便干加瓜蒌仁润肠通便;用车前草利小便润心肺而止喘逆。因选方合理,加减得当,故获效显著。

图片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活力健康源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