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15 16:27 点击次数:123
三、脏躁:
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
2、肝肾阴虚;百合地黄汤加枸杞、白芍、枣仁、麦冬、茯神等。
四、不孕症:
1、肾虚:
肾气虚:补益肾气,温养冲任——毓麟珠加紫河车、丹参、香附。
365建站若腰疼如析,小腹冷甚脉沉迟加巴戟、补骨脂、仙茅、仙灵脾。
肾阴虚: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莲等。
形体消瘐、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加地骨皮、黄柏、龟板退虚热。
肾阳虚: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
2、肝郁:
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胸满去白术加青皮、玫瑰花,多梦睡眠不安加炒枣仁夜交藤,乳胀有块加王不留行、橘叶、橘核、路路通,乳胀有灼热感或触痛加川楝子、蒲公英。
3、痰湿内阻证:燥施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
4、瘀阻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一,中医妇科辨证治疗妇科杂病三、脏躁:四、不孕症:症状三、脏躁症状:脏躁是一种中医病症名,其主要症状如下:
1. 精神情志方面:
- 情绪多变,无故悲伤欲哭,情绪低落或烦躁不安。
- 喜怒无常,时而哭泣,时而大笑,不能自控。
2. 身体表现:
- 睡眠不安,失眠多梦或容易惊醒。
- 心慌心悸,心中烦乱。
- 全身乏力,疲倦不堪。
- 可能伴有手足抽搐、肌肉跳动等症状。
脏躁的发生常与情志失调、阴血不足等因素有关。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2、脏躁肝肾阴虚症状;百合地黄汤加枸杞、白芍、枣仁、麦冬、茯神等。脏躁属肝肾阴虚者,症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精神情志表现
1. 情绪方面:心情烦躁,焦虑不安,容易激动或抑郁寡欢。常常无故悲伤哭泣,情绪起伏较大且难以自控。
2. 睡眠情况: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或睡眠浅易醒。夜间可能会频繁醒来,醒后难以再次入睡。
二、身体外在表现
1. 头目不适:头晕目眩,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可能会感觉头部胀痛,或有耳鸣如蝉鸣之声。
2. 口咽干燥:口干舌燥,咽喉疼痛,总想喝水。但饮水后可能仍不能缓解口干的症状。
3. 五心烦热:两手心、两脚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常伴有盗汗,即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地出汗。
4. 腰膝酸软:腰部和膝部酸软无力,可能伴有疼痛。活动后症状可能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
三、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
1. 月经不调: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或闭经等情况。
2. 记忆力减退:健忘,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忘记。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四、不孕症症状:1、不孕症肾虚症状:不孕症中肾虚有多种表现:
一、肾阳虚
1. 月经方面:月经周期往往后延,月经量少,颜色淡暗,质地清稀。可能伴有痛经,得温则痛减。
2. 身体表现:面色晦暗,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尤其以下肢为甚。腰腿酸软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性欲减退,带下清稀量多。
3. 舌脉表现: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二、肾阴虚
1. 月经表现:月经周期提前,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鲜红。可能伴有经间期出血。
2. 身体状况: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
3. 舌脉表现: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①不孕症肾气虚症状:补益肾气,温养冲任——毓麟珠加紫河车、丹参、香附。不孕症中肾气虚的症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生殖系统表现
1. 月经异常:月经周期不规律,可能提前或推后,月经量时多时少,颜色较淡。
2. 带下变化:带下清稀,量较多。
二、身体整体表现
1. 精神状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容易感到疲倦。
2. 腰膝酸软:腰部和膝部酸软无力,不耐久劳。
3. 小便异常:小便频数清长,或有夜尿增多。
三、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
1. 头晕耳鸣:时常感觉头晕,耳中有鸣声。
2. 面色表现:面色淡白,缺乏光泽。
3. 性功能减退:性欲减退,行房时力不从心。
若腰疼如析,小腹冷甚脉沉迟,毓麟珠加巴戟、补骨脂、仙茅、仙灵脾。②不孕症肾阴虚症状: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莲等。不孕症中肾阴虚的症状如下:
一、月经与带下表现
1. 月经方面: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少,色鲜红。可能出现闭经或崩漏交替出现的情况。
2. 带下特征:带下量少,质地黏稠,或无带下。
二、身体外在表现
1. 形体容貌:形体消瘦,咽干口燥,两颧潮红。
2. 五心烦热:自觉两手心、两脚心发热以及心胸烦热,夜间尤为明显,可伴有盗汗。
3. 头晕耳鸣:时常感到头晕,耳中有嗡嗡声或鸣声不断。
4. 腰膝酸软:腰部和膝部酸软无力,疼痛绵绵,不耐久立久行。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三、精神与睡眠表现
1. 精神状态:烦躁不安,情绪容易激动,焦虑或抑郁。
2. 睡眠情况: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
四、其他方面
1. 大便干结:肠道失润,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2. 小便短赤:小便量少,颜色黄赤,排尿时有灼热感。
3. 舌脉表现:舌红少苔,脉细数。
形体消瘐、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养精种玉汤加地骨皮、黄柏、龟板退虚热。③不孕症肾阳虚症状: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不孕症中肾阳虚的症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生殖系统表现
1. 月经异常: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少,颜色淡暗,质地清稀,有时可能伴有血块。
2. 带下清稀:白带量多且清稀如水。
二、身体整体表现
1. 畏寒怕冷:特别怕冷,手足发凉,甚至全身怕冷,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也难以缓解。
2. 神疲乏力:精神疲惫,肢体无力,容易感到劳累,活动后疲劳感加重。
3. 面色苍白或黧黑:面色无华,缺乏光泽,或面色晦暗。
4. 腰膝酸软冷痛:腰部和膝部酸软无力,且伴有冷痛感,得温则舒。
三、其他症状
1. 小便清长:小便量多,颜色清淡,排尿次数频繁。
2. 夜尿频多:夜间小便次数增多,影响睡眠。
3. 性欲减退:对性生活缺乏兴趣,性功能下降。
4. 舌脉表现: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或沉迟无力。
2、不孕症肝郁症状:不孕症中肝郁的症状如下:
一、精神情志表现
1. 情绪方面:抑郁或烦躁易怒,情绪波动大,常常因小事而生气、焦虑或悲伤。
2. 胸胁胀满:两侧胁肋部胀痛,感觉胸闷不舒,好像有气堵在那里。
二、生殖系统表现
1. 月经不调:月经周期紊乱,或提前或推后,月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暗红,有血块。行经时可能伴有小腹胀痛。
2. 排卵异常:可能影响排卵功能,出现排卵不畅或不排卵的情况。
三、身体其他表现
1. 乳房胀痛:乳房胀痛,尤其是在月经前或情绪不佳时症状加重。
2. 口苦咽干:口中有苦味,咽喉干燥。
3. 食欲不佳: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弱,可能出现腹胀、嗳气等症状。
4. 睡眠问题: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易醒。
四、舌脉表现
1. 舌象:舌边红,苔薄白或薄黄。
2. 脉象:弦脉,即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不孕症肝气郁结症状: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不孕症中肝气郁结的症状主要有:
一、精神情志方面
1. 情绪抑郁:心情低落,常常唉声叹气,对事物缺乏兴趣和热情。
2. 烦躁易怒:容易生气,情绪激动,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较大的情绪反应。
二、身体表现
1. 胸胁胀痛:两侧胁肋部胀满疼痛,疼痛可随情绪变化而加重或减轻。
2. 乳房胀痛:乳房胀痛,尤其在月经前或生气后症状更加明显。
3. 少腹胀痛:下腹部,尤其是少腹部(肚脐以下两侧)有胀痛感,有时会牵连到腹股沟处。
三、生殖系统表现
1. 月经不调:月经周期不定,或提前或推后,月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暗红,有血块。
2. 排卵障碍:可能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导致排卵不规律或不排卵。
四、其他表现
1. 口苦咽干:口中有苦味,咽喉干燥。
2. 嗳气频作:频繁打嗝,感觉胃中有气上逆。
3. 食欲减退:胃口不好,吃东西没有滋味,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睡眠不佳: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或睡眠易醒。
五、舌脉表现
1. 舌象:舌边红,苔薄白或薄黄。
2. 脉象:弦脉,即脉象挺直而长,如按琴弦。
胸满去白术加青皮、玫瑰花,多梦睡眠不安加炒枣仁夜交藤,乳胀有块加王不留行、橘叶、橘核、路路通,乳胀有灼热感或触痛加川楝子、蒲公英。 3、不孕症痰湿内阻证:燥施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不孕症中痰湿内阻证的症状如下:
一、形体特征
1. 肥胖:身体较为肥胖,尤其是腹部赘肉较多。
2. 肢体困重:感觉肢体沉重,活动不灵活,容易疲劳。
二、生殖系统表现
1. 月经不调: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色淡质黏,甚至闭经。
2. 带下增多:带下量多,质地黏稠,色白如豆腐渣样。
三、消化系统表现
1. 胃脘痞闷:胃部胀满不适,感觉堵塞不通。
2. 恶心呕吐:容易出现恶心的感觉,严重时会呕吐。
3. 食欲不佳:胃口不好,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兴趣。
四、其他表现
1. 头晕目眩:头部昏沉,眩晕感明显。
2. 口中黏腻:口中感觉黏糊糊的,不清爽。
3. 舌苔脉象:舌苔白腻,脉滑。
五、对生育的影响
痰湿内阻会影响冲任气血的运行,导致胞宫不能摄精成孕,从而引起不孕症。同时,痰湿还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排卵障碍,进一步降低受孕的几率。
4、不孕症瘀阻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不孕症中瘀阻胞宫证的症状如下:
一、月经表现
1. 月经不调:月经周期紊乱,或提前或推后,月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色紫暗有血块,常伴有痛经,疼痛较为剧烈,痛处固定不移。
二、身体疼痛
1. 少腹疼痛:下腹部,尤其是少腹部(肚脐以下两侧)刺痛或胀痛,疼痛较为顽固,按之疼痛加剧。
2. 腰骶疼痛:腰部和骶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下肢。
三、生殖系统表现
1. 带下异常:带下量可增多,色黄或白,质地黏稠,有异味。
2. 性交疼痛:性生活时可能出现疼痛,影响夫妻生活质量。
四、其他表现
1. 面色晦暗:面色无华,晦暗不泽,或有瘀斑。
2. 口唇紫暗:口唇颜色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
3. 脉象表现:脉弦涩或沉涩。
瘀阻胞宫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和生殖之精的着床,从而导致不孕。治疗上通常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以改善胞宫的气血流通,提高受孕的机会。
二,中医妇科辨证治疗妇科杂病三、脏躁:四、不孕症: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三、脏躁: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以下是对该方剂的分析:
一、方剂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 甘草9~12克、小麦15~30克、大枣5~10枚、酸枣仁10~15克、柏子仁10~15克。若兼痰浊,胆南星6~9克、茯苓10~15克、郁金10~12克、石菖蒲10~15克。
二、功效
-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兼可化痰开窍。用于脏躁、失眠等症,尤其对心阴不足、肝郁化火或痰浊内扰所致的精神恍惚、悲伤欲哭、睡眠不安等有较好疗效。
三、方解
- 甘麦大枣汤中,甘草甘缓和中,养心以缓急迫;小麦养心安神,除烦;大枣补益中气,润燥缓急。加枣仁、柏子仁增强养心安神之效。
- 若兼痰浊,胆南星清热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化痰;郁金行气解郁,活血止痛,清心凉血,且有助于化痰;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豁痰。
四、用法
-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和剂量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
2、肝肾阴虚;百合地黄汤加枸杞、白芍、枣仁、麦冬、茯神等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以下是对该方剂的分析:
一、方剂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 百合12~15克、生地黄15~30克、枸杞10~15克、白芍10~15克、枣仁10~15克、麦冬10~15克、茯神10~15克。
二、功效
- 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失眠、心悸、烦躁不安等症。对脏躁、神经衰弱等有一定疗效。
三、方解
- 百合地黄汤中,百合润肺清心,益气安神;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加枸杞滋补肝肾;白芍养血柔肝,敛阴止痛;枣仁养心安神;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茯神宁心安神。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之效。
四、用法
-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用法,以确保安全有效。
四、不孕症:1、肾虚:①肾气虚:补益肾气,温养冲任——毓麟珠加紫河车、丹参、香附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以下是对“毓麟珠加紫河车、丹参、香附”的分析:
一、方剂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 人参6~9克、白术9~15克、茯苓9~15克、芍药9~15克、川芎6~9克、炙甘草3~6克、当归9~15克、熟地9~15克、菟丝子9~15克、杜仲9~15克、鹿角霜6~9克、川椒3~6克、紫河车6~9克、丹参9~15克、香附9~12克。
二、功效
- 益气补血,温肾养肝,调补冲任,兼能活血化瘀、理气解郁。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冲任失调所致的不孕、月经不调、闭经等症。
三、方解
- 毓麟珠中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熟地、芍药、川芎补血养肝;菟丝子、杜仲、鹿角霜温补肾阳;川椒温经散寒。加紫河车补肾益精,养血益气;丹参活血化瘀;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全方使气血得补,肝肾得养,冲任得调,同时兼顾活血化瘀、理气解郁,以提高治疗不孕症等疾病的效果。
四、用法
-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进行辨证论治,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用法,以确保安全有效。
若腰疼如析,小腹冷甚脉沉迟毓麟珠加巴戟、补骨脂、仙茅、仙灵脾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以下是对“毓麟珠加巴戟、补骨脂、仙茅、仙灵脾”的分析:
一、方剂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 人参6~9克、白术9~15克、茯苓9~15克、芍药9~15克、川芎6~9克、炙甘草3~6克、当归9~15克、熟地9~15克、菟丝子9~15克、杜仲9~15克、鹿角霜6~9克、川椒3~6克、巴戟天9~15克、补骨脂9~15克、仙茅9~12克、仙灵脾9~12克。
二、功效
- 温肾助阳,补益气血,调补冲任。用于肾阳不足、气血虚弱所致的不孕、月经不调、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
三、方解
- 毓麟珠中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当归、熟地、芍药、川芎补血养肝;菟丝子、杜仲、鹿角霜温补肾阳;川椒温经散寒。加巴戟天、补骨脂、仙茅、仙灵脾增强温补肾阳之力。全方共奏温肾助阳、补益气血、调补冲任之效。
四、用法
-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用法,以确保安全有效。
②肾阴虚: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莲等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以下是对“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莲”的分析:
一、方剂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 熟地15~30克、当归9~15克、白芍9~15克、山萸肉9~15克、女贞子9~15克、旱莲草9~15克。
二、功效
- 滋肾养血,调补冲任。用于肾阴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不孕、月经不调、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加女贞子、旱莲草后增强了滋阴补肾的作用。
三、方解
- 养精种玉汤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山萸肉滋补肝肾。加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旱莲草滋阴益肾,凉血止血。全方共奏滋肾养血、调补冲任之效。
四、用法
-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进行辨证论治,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用法,以确保安全有效。
形体消瘐、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养精种玉汤加地骨皮、黄柏、龟板退虚热。以下是对“养精种玉汤加地骨皮、黄柏、龟板退虚热”的分析:
一、方剂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 熟地15~30克、当归9~15克、白芍9~15克、山萸肉9~15克、地骨皮9~15克、黄柏6~10克、龟板10~20克。
二、功效
- 滋肾养血,退虚热。适用于肾阴不足、阴虚内热所致的不孕,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
三、方解
- 养精种玉汤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山萸肉滋补肝肾。加地骨皮清虚热、凉血;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清下焦湿热及阴虚火旺;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增强滋阴清热之力。全方共同发挥滋肾养血、退虚热的作用。
四、用法
-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进行辨证论治,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用法,以确保安全有效。
③肾阳虚(宫寒不孕):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以下是对温胞饮和右归丸的介绍:
一、温胞饮
1.方剂组成及剂量参考(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白术、巴戟天、人参、杜仲、菟丝子、山药、芡实、肉桂、附子等。一般白术10~15克、巴戟天10~15克、人参6~10克、杜仲10~15克、菟丝子10~15克、山药10~20克、芡实10~15克、肉桂3~6克、附子6~10克。
2.功效
温肾助阳,暖宫散寒,调补冲任。主要用于治疗肾阳虚之宫寒不孕、月经不调、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等症。
3.方解
方中附子、肉桂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巴戟天、杜仲、菟丝子补肾助阳;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山药、芡实健脾补肾固精。全方共奏温肾助阳、暖宫散寒、调补冲任之效。
4.用法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二、右归丸
1.方剂组成及剂量参考(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通常熟地黄15~30克、山药10~20克、山茱萸10~15克、枸杞子10~15克、鹿角胶6~12克、菟丝子10~15克、杜仲10~15克、当归10~15克、肉桂3~6克、制附子6~10克。
2.功效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冷、精神不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孕不育等症。
3.方解
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补益肝肾;鹿角胶、菟丝子温补肾阳,益精填髓;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当归补血活血;肉桂、附子温补肾阳,鼓舞阳气。全方温补肾阳与滋阴养血并用,以温补肾阳为主。
4.用法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2、肝郁: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胸满去白术加青皮、玫瑰花,多梦睡眠不安加炒枣仁夜交藤,乳胀有块加王不留行、橘叶、橘核、路路通,乳胀有灼热感或触痛加川楝子、蒲公英。以下是对开郁种玉汤和百灵调肝汤的分析:
一、开郁种玉汤
1.方剂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白芍(酒炒)10~15克、香附(酒炒)10~15克、当归(酒洗)10~15克、白术(土炒)10~15克、丹皮(酒洗)10~12克、茯苓10~15克、花粉10~15克。
2.功效
疏肝解郁,调经种子。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不孕,症见妇人多年不孕,经期先后不定,经行不畅,小腹胀痛,胸胁乳房胀痛等。
3.方解
方中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当归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益气;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茯苓健脾利湿;花粉清热生津。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调经种子之效。
4.用法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二、百灵调肝汤
1.方剂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当归10~15克、赤芍10~15克、牛膝10~15克、通草10~12克、川楝子10~12克、瓜蒌10~15克、皂角刺10~15克、枳实10~12克、青皮10~12克、甘草5~10克。
2.功效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用于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所致的不孕,症见婚后多年不孕,月经后期,经行不畅,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胀痛,乳房胀痛等。
3.方解
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通草清热利湿,通利血脉;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瓜蒌宽胸散结;皂角刺消肿排脓,活血通络;枳实、青皮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疏肝理气与活血通络并用。
4.用法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3、痰湿内阻证:燥施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以下是对苍附导痰丸的分析:
一、方剂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苍术(制)10~15克、香附10~15克、胆南星6~10克、枳壳10~12克、半夏10~15克、陈皮6~10克、茯苓15~20克、甘草3~6克。
二、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调经。用于痰湿内阻所致的闭经、不孕、肥胖、多毛等症。
三、方解
苍术燥湿健脾;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胆南星清热化痰;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燥湿化痰、理气调经之效。
四、用法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用法,以确保安全有效。
4、瘀阻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以下是对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瘀汤的分析:
一、少腹逐瘀汤
1.方剂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1克、延胡索3~6克、没药(研)3~6克、当归9~15克、川芎3~6克、官桂3~6克、赤芍6~10克、蒲黄9~15克、五灵脂(炒)6~10克。
2.功效
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用于少腹寒凝血瘀证,如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症见少腹疼痛,或坠胀,或冷痛,得热痛减,经色紫暗有块等。
3.方解
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延胡索、没药、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散结定痛;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4.用法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二、膈下逐瘀汤
1.方剂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五灵脂(炒)6~10克、当归9~15克、川芎6~10克、桃仁(研泥)9~15克、丹皮6~10克、赤芍6~10克、乌药6~10克、元胡3~6克、甘草3~6克、香附4.5~9克、红花9~15克、枳壳4.5~9克。
2.功效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膈下瘀血阻滞证,如腹部积块、疼痛不移、卧则腹坠等,也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不孕等。
3.方解
五灵脂、桃仁、红花、川芎、丹皮、赤芍活血化瘀;香附、乌药、枳壳行气止痛;元胡活血行气止痛;当归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止痛。
4.用法
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两次温服。一般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不同药物适当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进行辨证论治,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用法,以确保安全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